MFH 多空消息连发,股价暴跌逾 70%
数位金融科技公司 Mercurity Fintech Holding(MFH)日前宣布,将与 Solana Ventures 签订高达 2 亿美元的股权信用额度协议,用于部署基于 Solana 生态的数位资产财库策略。
然而,利多消息一出后,Solana Ventures 却出面澄清未曾与任何上市公司签署融资协议。更惨的是,Mercurity Fintech Holding 昨晚又宣布新的融资计划,将增发 12,485,715 股普通股,并发行 12,485,715 份认股权证,以推动公司的「加密货币资产储备策略」,该计划导致现有股票价值被大幅稀释,因此 MFH 7 月 22 日单日暴跌逾 70%,市值骤降至仅 8,900 万美元。
先发出具争议性的利多消息拉盘,再跟进公布股票增发计划,不免让人对该公司这一系列操作的背后动机。
StablecoinX 融资 3.6 亿美元,打造 ENA 储备
另一家近期引发关注的公司为 Stablecoin 发行商 StablecoinX。该公司宣布完成 3.6 亿美元融资,并计划以股票代码「USDE」在纳斯达克上市。且其中价值 6,000 万美金的 ENA,还是直接来自 Ethena 基金会。该公司还计划未来 6 周内,每周以约 500 万美元现金从市场收购 ENA 代币。
VC 和做市商的「自救行情」
除了前述公司,Sparklink Gaming、Bitmine、Eyenovia 等美股企业也纷纷采用类似的加密资产储备策略,打造所谓的「微策略模式」。这股潮流正迅速扩散,但观察人士指出,背后本质恐是一场由加密基金与做市商主导的资本自救行动。
由于熊市重挫,加密货币项目普遍遭遇代币价格暴跌与流动性枯竭,多数风投与做市商难以退出持仓。面对困境,一些机构选择透过借壳上市、股票增发与资产互换等手段,创造出财务「正循环」的假象,借此重估资产价值或谋求退出。
知名评论者 AB Kuai.Dong 于社群平台 X 发文直言:
「这波是很多 VC 和做市商的自救行情。投了太多太多垃圾项目、垃圾币,再掏钱也很难救活了,但手上刚好有一批 ETH、SOL 或剩下的美元资金。几家一起出资收个美股壳,我出钱、你出币,增发一堆股票给自己,官宣变成微策略,卖给美股跟风过来的有缘人。后续再印股派发,还可以给股东分红。」
简单来说,这类操作的逻辑如下:
基金会/做市商持有代币与部分稳定资产;
参与融资并将现金注入一家上市公司;
上市公司再用这笔钱「购买」他们手上的币,营造出「机构进场」的叙事;
透过「XXX 版微策略」的故事炒作,吸引股市与币圈双方投资人;
股价与币价上涨后再增发股票、加大杠杆,继续买币、滚动扩张。
这种财务飞轮的表面光鲜,实则风险极高。与真正具备长期储备策略与治理纪律的微策略不同,这些仿效者多为中小型公司,缺乏透明的治理架构与审慎的财务管理。部分操作行为更已接近市场操纵与内部人套利的边界。因此,投资人在追逐这类「华尔街进场」叙事时,应特别警惕潜藏的风险与不透明结构所带来的真实后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