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底层价值逻辑重构
传统资金盘模型
资金池 = ∑(用户本金 - 早期收益)
崩盘点:当新入资金 < 利息支出
新型注意力盘公式
估值模型 = 日活用户 × 停留时长 × 社交裂变系数
生存周期 ∝ (用户注意力总库存 / 竞品消耗速率)
估值模型 = 日活用户 × 停留时长 × 社交裂变系数
生存周期 ∝ (用户注意力总库存 / 竞品消耗速率)
二、注意力收割四重奏
行为数据资产化
每次点击≈传统矿工1小时算力
用户社交图谱成为链上抵押物
时间质押衍生品
连续签到天数可质押获取"算力加速"
注意力时长衍生借贷协议(想象空间)
社交资本证券化
邀请关系链生成NFT凭证
社群管理员权限Token化交易
注意力期货市场
预测用户增长率的链上合约
KOL影响力指数期货产品
三、新型风险传导链条
传统风险路径
资金断流 → 提现困难 → 警方介入
注意力盘风险转移
用户流失 → 估值模型失效 → 交易所下架 → 持币者资产归零
↑
无直接资金关联
隐秘收割策略
通过第三方数据公司转卖用户行为数据
与广告平台分成精准营销收益
上架交易所后抽成做市盈利
四、注意力经济学三定律
边际成本逆转律
传统项目获客成本递增,注意力盘用户自传播带来成本递减
注意力通胀定律
单个用户每日可贡献注意力趋近154分钟(全球均值)
项目方需设计更精细的注意力切割方案(如分时挖矿)
社交熵增原理
社群规模超过邓巴数(150人)后信息可信度指数级下降
理想裂变层级应控制在6度人脉以内
五、监管科技对抗实验
新型监测指标
链上行为数据与APP操作日志的背离度
用户留存曲线异常度(正常衰减vs阶梯式崩塌)
社群语义分析中的承诺兑现率
反侦察技术升级
使用零知识证明隐藏真实用户增长数据
通过跨链桥拆分注意力资产记录
开发抗AI检测的裂变话术模板
六、未来形态推演
注意力银行
存储/借贷/交易个人注意力资产
出现"注意力精算师"新职业
元宇宙挖矿
VR场景停留时长兑换代币
眼球追踪数据量化为算力
神经接口挖矿
脑电波活跃度作为POW证明
注意力质量检测芯片商业化
现实警示:
当你在Pi Network里每天点击闪电时,实际上正在参与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——你的注意力正在被加工成区块链上的另类资产。这种新型剥削关系的可怕之处在于:即使最终代币归零,项目方早已通过数据转售、广告分成、交易所返佣等方式完成价值提取。
有参与挖矿的朋友,可以交易的卖了落袋为安不空欢喜一场,零撸没毛病,但警惕fomo参与炒作从而造成损失。
小编所有分析的项目,只是分析商业经济模式,小编没有参与任何分析过的项目运营,也不投资参与任何项目,不做任何项目私下评估,(以上分析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)